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贯彻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去年9月,农业农村部召开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工作推进视频会,并公布了3种豆粕减量替代技术模式和8家企业典型案例,其中联合体单位5家企业上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为进一步宣传联合体成员单位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中做出的贡献,小编将对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中探索出成功技术路径或典型案例的联合体成员单位进行系列报道。
本期为大家呈现的是联合体单位大伟嘉股份典型案例,欢迎大家关注,并提出宝贵意见。
大伟嘉股份豆粕减量替代典型案例
公司简介
北京大伟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伟嘉股份)创立于1997年,是一家以种猪育种及畜禽健康养殖、生物饲料、生物兽药为核心业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集团。
公司系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饲料行业三十强企业,是中关村首批十百千亿工程重点培育企业,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工作站等。
大伟嘉股份目前有6个现代化饲料基地,其中农业部饲料管理规范企业四家;兽药GMP生产基地2个;在北京平谷、河北沧州、山西大同、辽宁等地有近20家种场及扩繁场、生产场,育肥家庭牧场近1000家,其中辽宁兴城葫芦岛种猪场为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完成了环京津冀350公里食品供应生态圈的布局。年饲料产能400万吨,年出栏肥猪1000万头,向市场供应种猪20万头,精液300万份,兽药20亿。
技术模式及应用成效
01
技术模式
利用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建立原料动态数据库,实现低蛋白日粮配方的精准配制。
近红外分析可快速准确预测和监控饲料营养成分的变异,大伟嘉集团中心化验室通过大量采集饲料原料样品进行常规指标湿法分析,测定指标包括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淀粉、钙、磷和18种氨基酸。样品通过近红外光谱扫描获得的光谱图结合湿化学分析值建立定标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原料营养指标预测模型,对建立的预测模型准确性进一步验证,经验证的预测模型用于实际检测;根据原料批次近红外扫描值建立原料动态数据库,为精准配制低蛋白日粮提供数据支持。
建立差异化区域动态营养需要量模型,配套现场精准饲喂技术推进低蛋白日粮在养殖场的应用。
根据不同地域、猪品种、养殖规模、饲养水平、环境温湿度、采食量和健康状况精细划分饲喂阶段,依据猪的生长和肌肉沉积规律采用体外消化技术结合动物饲养试验得出不同阶段猪群特定养殖条件下的差异化营养策略。利用净能和标准回肠可消化氨基酸平衡技术、低蛋白日粮电解质平衡技术和能量蛋白饲料组合的多元化配制技术平衡杂粮杂粕的适宜配比,动态调整日粮结构以降低全饲养阶段豆粕的使用量。
菌酶协同发酵混合蛋白饲料技术助力豆粕减量替代。
通过多菌种和多酶系的组合应用,利用不同蛋白源在营养成分上的互补性进行混合型蛋白饲料的发酵,降低了抗营养因子含量,提高了蛋白原料的利用率,扩大了非常规蛋白原料的选择范围,进一步提高了杂粮杂粕原料的使用比例。大伟嘉集团已研究了多种原料发酵工艺参数,建立了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已实现发酵饲料的标准化生产。
02
应用成效
大伟嘉集团已在猪料中全面应用豆粕减量替代技术。充分利用不同区域原料采购优势,结合原料的发酵处理技术已实现饲料配方中原料组成多元化。杂粕如菜籽粕、葵花粕、花生粕、芝麻粕、棕榈粕及副产物米糠粕、米糠、DDGS、红薯蛋白粉、氨基酸渣等原料部分替代豆粕的使用,在配方中的占比提高了5%-10%,节省了豆粕的使用量。
自用猪料精细划分8个阶段,教保料阶段蛋白不高于17%,生长育肥猪按照阶段划分逐步降低蛋白水平,育肥后期蛋白水平不高于12%,整体蛋白水平较2021年平均降低1-2个百分点。生长育肥阶段平均豆粕比例不超过8.5%,育肥后期日粮已实现无豆粕日粮配制。
豆粕减量替代,大伟嘉在行动
大伟嘉集团经过多年的研发创新和技术实践,已建立一套完善的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日粮配制技术以及配套的生猪健康养殖技术体系。2022年,公司生猪配合饲料及预混料服务产量约200万吨,豆粕平均用量占比为9.5%,比养殖业消耗饲料中豆粕平均含量低5.8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豆粕用量11.6万吨。
未来大伟嘉集团将从地源性非豆粕蛋白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动态饲料数据库的建设、低蛋白发酵日粮精准饲喂技术研究等方面推动豆粕减量替代,2023年生猪配合饲料豆粕平均用量占比预计将达到8.5 %,比2022年降低1个百分点,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应有贡献。
大伟嘉股份联系方式
刘 辉 17310632669
注:文中数据均由大伟嘉股份提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