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相关资料图)
春山欲语含笑立,碧水多情浩荡流。清明时节,乌蒙大地处处生机勃勃,山间水畔游人如织。人们徜徉在花红柳绿之中,漫步于桃李芬芳之境,尽情享受大好春光。
守护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毕节市,如今城乡面貌大为改善,农旅融合、林旅融合产业风生水起,绘就了一幅幅百姓富、生态美的锦绣画卷。
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毕节市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完成石漠化治理84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2645平方公里、矿山环境治理等生态保护修复180多平方公里、营造林83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60%,绿色经济占GDP比重达43.79%,“生态能量”正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走进织金县金凤街道平寨社区,山风吹来绿色的味道,层层叠叠的林木把生态壮锦织得愈发厚实。通村路蜿蜒进山,随后“开枝散叶”,分出许多产业路通达林间。
近年来,当地充分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我们社区种有林下竹荪500亩,收成正常的话,可亩产生竹荪上千斤,亩产值近6万元……”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先林说,郁郁葱葱的森林不但托起了群众增收的饭碗,还筑牢了乡村振兴的“屏障”。
织金县桂果镇生态产业园
平寨社区森林覆盖率高达80%,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织金是‘竹荪王国’,这几年竹荪种植技术越发成熟,林下竹荪的品质更好。就说我们这红托竹荪,现在种一年可采收两年。”社区合作社技术指导、从事竹荪种植研究近30年的老专家毛兴华说。
在七星关区文阁乡海坝村,高山密林间一片片产业基地生机勃勃。村民们有的开始为种植天麻准备木料,勤劳奋进之曲打破了大山里的宁静。
“我们公司携手村党总支领办的合作社,在林下种植天麻、竹荪、冬荪、羊肚菌等高效益作物菌类2000余亩,进一步带动乡亲们发展产业。”贵州润科菌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伦刚说。
据了解,润科菌业已扎根海坝村13年,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气候优势不断探索林下产业发展之路。如今已形成种子研发、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发展“一条龙”格局,产品除供应周边市场外还直销东南沿海。
七星关区文阁乡海坝村郁郁葱葱的森林
念好“山字经”,增收有门路。据海坝村党总支书记杨璋介绍,该村森林覆盖率达78%,冬无严寒,夏天酷暑,雨量适中,是发展林下经济的沃土。“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充分依托资源优势拓宽林下种植业发展之路,群众增收渠道越来越宽。”
在党总支领办合作社和龙头公司润科菌业的带动下,当地村民积极参与发展林下产业。如今,海坝村从事林下产业的公司、个体经营户有30多家,林下经济利用林地总面积达6000余亩,年总产值5000多万元。
林下经济一头连着“百姓富”,一头连着“生态美”,是“两山论”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毕节市不断加强深林保护,大力推动林下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据不完全统计,毕节现有发展林下经济的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超过350个,带动20000余户群众增收。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约400万亩,实现产值50多亿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瑞梁
编辑 谢朝政
关键词: